科普 | 丙型肝炎病毒與HIV的合并感染
與健康人群相比,HIV陽性者中的HCV感染發(fā)生率高8.5倍。據(jù)估計,目前全球約有450萬人為HCV/HIV的合并感染。由于傳播途徑類似,丙型肝炎病毒(HCV)感染患者同時感染艾滋病病毒(HIV)頗為常見。
本文就HCV/HIV合并感染的有關知識加以介紹,以提醒臨床與病友注意。
HCV/HIV合并感染的風險
除了大家所共知的血液傳播,共用注射器、針具、牙刷,尤其是不規(guī)范的撥牙、紋身、修腳、穿耳洞等,都有可能感染HCV,這些也是HIV的高危途徑。因此,HCV康復后亦可能被HIV“盯上”。
尤其HIV陽性的男-男性行為,CHC的患病率高達39%,即便成功治愈后還可能被HCV多次感染。
共感染時,HIV通常會抑制HCV的復制,約6%的共感染者體內監(jiān)測不到HCV,而出現(xiàn)“假陰性”的情況。對抗-HCV陽性、HCV-RNA陰性的艾滋病友,若出現(xiàn)不明原因的肝功能異常,需警惕HCV活動。
因此,已確診兩者中的一種病毒,應注意篩查是否有另一病毒的重疊感染。因很多抗HIV藥物都有一定肝毒性,CHC后可能應用受限。
由HIV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可加劇CHC的病情,如單純CHC進展為肝硬化平均約為30年,而合并HIV時,可縮短至10~20年。
合并感染的治療DAA在合并感染者中和單純CHC有相似的陰轉率,最為需要注意的是DAA與抗HIV藥物之間的不良相互作用,使療效降低或毒性增大。
在控制HIV藥物選擇方面,需兼顧肝毒性較小且與抗HCV藥物相互作用弱兩個方面,如整合酶抑制劑(INSTI),包括拉替拉韋(RAL)、多替拉韋(DTG)、bictegravir(BIC)等。
HCV治愈后再感染
近年西歐的一項多中心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HCV/HIV合并感染者CHC治愈后,男同性戀和雙性戀男性中,有高達25%的幾率在3年內被HCV再次感染。
認為再感染主要為性傳播,而非共用注射器。
抗HIV藥物的肝臟毒性對CHC不利
30%的HIV感染者可能發(fā)生抗HIV藥物相關肝毒性,主要以轉氨酶升高、影像學或病理學改變等,治療期間需加警惕。
雖然口服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(DAA)的應用徹底改觀了HCV感染患者的治療療程和效果,但合并感染后由于兩種病毒可狼狽為奸、同惡相濟,使臨床風險、治療變數(shù)與難度產生重大變化。
以上為HCV/HIV合并感染最值得注意和關注的幾個問題,對病友而言,應潔身自好、強身健體,對合并感染的危害和風險有充分警覺,竭力避免發(fā)生上述高危感染的行為,才能夠保障辛苦得來的治療成果。
HIV感染者如何預防丙肝?
丙型肝炎沒有疫苗。要預防丙肝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范工作。
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、牙刷和剃須刀等,不去消毒不嚴格的機構拔牙、穿耳洞、紋眉、紋身等。
正確使用安全套,避免和減少高危行為。
在定點醫(yī)療機構隨訪的HIV感染者最好每年能抽血檢查一次傳染病四項,主動檢測。
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診斷及時治療。
HIV感染者如何治療丙肝?
丙型肝炎是一種可以治愈的傳染性疾病。HCV RNA陽性的患者均應接受抗病毒治療。合并HCV感染的HIV感染者需立即治療。目前我國獲批上市的抗丙肝藥物療效肯定,部分藥物已經納入國家醫(yī)保報銷范圍。
需要提醒HIV感染者的是,一部分HIV抗病毒藥物與部分抗丙肝病毒藥物之間有相互作用,同時服用的情況下,可能對兩種疾病的治療造成影響。所以HIV感染者感染HCV后應該到專業(yè)的HIV治療機構咨詢??漆t(yī)生,專科醫(yī)生會根據(jù)具體情況給出最合理的用藥方案。